行业动态

中国首次钻获可燃冰 储量约合1500亿m³天然气

发布时间:

20131218 10:22       作者:丁全利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  http://finance.ifeng.com/a/20131218/11298023_0.shtml

217日,国土资源部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我国海洋地质科技人员在广东沿海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首次钻获高纯度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样品,并通过钻探获得可观的控制储量。

此次钻获的天然气水合物,赋存于水深600米~1100米的海底以下220米以内的两个矿层中,上层厚度15米,下层厚度30米,自然产状呈层状、块状、结核状、脉状等多种类型,肉眼可辨。岩芯中天然气水合物含矿率平均为45%55%;其中天然气水合物样品中甲烷含量最高达到99%。通过实施23口钻探井,控制天然气水合物分布面积55平方公里,折算成天然气,控制储量为1000亿~1500亿立方米,相当于一个特大型常规天然气田规模。此次发现的天然气水合物,在同一矿区有多种类型、多层位富集,且矿层厚度大、含矿率高、甲烷纯度高,目前在国际上罕见。

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副司长车长波在发布会上介绍,目前,我国已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国海域特点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综合勘查技术体系。今后,国土资源部将按照国家规划部署要求,全面组织实施我国海域、陆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评价。一是加快勘查评价和重点靶区钻探取芯,二是开展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机理和富集规律等理论研究,三是加大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及环境评价等关键技术攻关力度。

据悉,从1995年起,我国即开始天然气水合物前期研究。自1999年起,国土资源部设立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专项,并先后在南海海域和祁连山冻土带钻获实物样品。2011年,国务院批准设立了新的天然气水合物国家专项。今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所属的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在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首次实施3个航段的钻探,再次实现了我国海域找矿的重大突破。

这次发现的天然气水合物样品埋藏浅、厚度大、类型多、纯度高。样品中甲烷含量最高达到99%,控制储量折算成天然气为1000—1500亿立方米,相当于特大型常规天然气规模,目前在国际上也非常罕见。1立方米的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后可生成约164—180立方米的天然气,这种高效清洁能源也被誉为未来的绿色能源。

 什么是可燃冰?

 

可燃冰即天然气水合物,是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因其外观象冰一样而且遇火即可燃烧得名,又被称作“固体瓦斯”和“气冰”,被誉为21世纪具有商业开发前景的战略资源。可燃冰是一种新型高效能源,其成分与人们平时所使用的天然气成分相近,但更为纯净,开采时只需将固体的“天然气水合物”升温减压就可释放出大量的甲烷气体。

 天然气水合物使用方便,燃烧值高,清洁无污染。据了解,全球天然气水合物的储量是现有天然气、石油储量的两倍,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美国、日本等国均已经在各自海域发现并开采出天然气水合物,据测算,中国南海天然气水合物的资源量为700亿吨油当量,约相当中国陆上石油、天然气资源量总数的二分之一。

 中国从1999年起才开始对可燃冰开展实质性的调查和研究,我国可燃冰主要分布在南海海域、东海海域、青藏高原冻土带以及东北冻土带,据粗略估算,其资源量分别约为64.97x10^12m33.38x10^12m312.5x10^12m32.8x10^12m3。并且已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和青海省祁连山永久冻土带取得了可燃冰实物样品。

 燃冰在给人类带来新的能源前景的同时,对人类生存环境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可燃冰的甲烷,其温室效应为CO220倍,温室效应造成的异常气候和海面上升正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全球海底天然气水合物中的甲烷总量约为地球大气中甲烷总量的3000倍,若有不慎,让海底天然气水合物中的甲烷气逃逸到大气去,将产生无法想象的后果。而且固结在海底沉积物中的水合物,一旦条件变化使甲烷气从水合物中释出,还会改变沉积物的物理性质,极大地降低海底沉积物的工程力学特性,使海底软化,出现大规模的海底滑坡,毁坏海底工程设施,如:海底输电或通讯电缆和海洋石油钻井平台等。

 天然可燃冰呈固态,不会像石油开采那样自喷流出。如果把它从海底一块块搬出,在从海底到海面的运送过程中,甲烷就会挥发殆尽,同时还会给大气造成巨大危害。为了获取这种清洁能源,世界许多国家都在研究天然可燃冰的开采方法。科学家们认为,一旦开采技术获得突破性进展,那么可燃冰立刻会成为21世纪的主要能源。

东方宝麟页岩气转载自《中国首次钻获可燃冰 储量约合1500亿m³天然气》



 

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科大天工大厦B座507室
办公电话:010—82388775 传真:010-82432302